一個澳門人,為了理想,到遠方求法…… 但他總不忘記當下。

Thursday, February 05, 2009

小論暴力

經過春節一周的慶祝後,大家都恢復工作,政壇的氣氛也迅速的恢復平時的景況。

總理溫家寶周一在英國劍橋大學演講時,遭一名大學生擲鞋攻擊。內地中央電視台據說雖然在現場直播節目中刻意中斷了畫面,但在其後的新聞節目中仍然播出了擲鞋的情況。我們所知道的網民反應比較溫和,甚至是帶點幽默。

對內地政治熟悉的人應該知道,對擲鞋事件消息傳播的限制有兩方面的考慮。這樣的事後補足當然不是宣傳部門的良心發現,而是因為其他視頻網站已經廣泛傳播相關片段。表面上這是互聯網傳播的勝利,也說明了內地宣傳部門的某種困窘境況。另一方面,這是防止內地網上的民族主義情緒升溫,也就是所謂的「網上憤青」。網民反應的溫和,一方面是內地民眾對國家經濟實力信心的表現,但相對於過去中美軍機相撞、中日關係的起跌,以至去年對西藏事件的反應,這樣的整體態度建基於更廣泛的封鎖之上,是不能忽視的。正如上周有文友所言,今年是「政治年」,也是「經濟年」。但我們不要忘記政治與經濟是密不可分的。冰島政府已經因為金融危機而總辭,英、法也已經出現工潮,在半民主的俄羅斯甚至打出了叫強人總理普京「下台」的聲音。中國政府呼籲美國不要搞保護主義,又剛宣佈要買英國貨的時候,首先挑起「罷買英貨」的情形,可能會影響一些人對中國的信心。今年又是國之大慶,在外交戰線上惹火,似乎也不是北京想見到的。

再看看擲鞋事件的本身。誠然,干擾別人演講,以至擲鞋都是十分無禮的,也不符合理性討論的原則。但理性的一個重要原則是「對等」。如果一方(人或者國家)處於強勢(擁有暴力、法律、輿論的工具),又不願聽取對方的意見,對等的條件失去了,理性的遊戲規則也就被強權者撕毀了。要對方坐下來理性討論,如此下策是可以理解的(天主教近年很強調「正義」是「和平」的基礎)。面對國家的人權狀況,大家對於向美國前總統小布什擲鞋的伊拉克記者大聲喝采,但對溫總被擲鞋又給予另一種反應,這是否我們批評美國的「雙重標準」?這是否對人不對事?近日香港那些右翼基督徒對《家庭暴力條例》(正確應該是「家居」,因為英文的Domestic比「家庭」更廣泛)的反應,又是否違反了基督教更高層次的倫理觀?

  自從社民連去年在香港立法會選舉取得佳績後,社會上對其代表在議會的表現有讚有彈。批評者認為,他們把語言暴力帶進了議會。前天港台節目「左右紅藍綠」中,青年民建聯主席張國鈞引用了內地學者劉再復的論點,認為語言暴力是與「新文化運動」有關,當中更談到了「創造社」。雖然我們無從得蘇軾或李白是怎樣說話的,但新文化運動並非改革語言而是文體。語言暴力是否那時才有,我是很懷疑的。最後,給大家一些有趣的史實:中國共產黨在民國時期有一批外圍的文藝組織,除了魯迅所屬的「左聯」外,還有「國師」郭沬若所屬的「創造社」,「五四」也是中共誕生的背景,而文革時期的語言暴烈的程度,也是很罕見的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